无限的红色情怀
2013年11月01日09:32 来源:中国监察
在岁月的轮回中翻阅红色历史,会被崇高的精神所感动,会为坚定的信仰而折服。读吴志峰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监察》、《湖北日报》等媒体上发表的红色诗词,让人有一种想立即奔赴革命圣地去仰视的渴望:让境界再次得到锤炼,让灵魂再次淬火,让党性更加坚强。
“大地深沉夜茫茫,天下有难痛难当。红船满载重任来,南湖挥出第一桨。漫道初时起步艰,信仰征程谁能挡。开天辟地兴伟业,先锋队伍第一桩。”读这首《南湖红船》,眼前浮现的是南湖的那条小船,还有船上的13条汉子,他们用思想点燃了黑夜,用灵魂照耀了长空,从此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划出了起步艰难“第一桨”,开辟了经天纬地“第一桩”。
在延安,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居住的窑洞,得知毛主席等领袖人物在简朴的土窑洞里、在煤油灯下写了大量的革命理论著作,总结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树立起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旗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志峰就是在这样的震撼中写出了《延安》:“遥想当年马飞急,迭念窑洞灯火明。文韬武略惊世界,经天纬地叱风云。欲加苦难更辉煌,唯有英雄行大任。放歌宝塔延河水,延安精神育来人。”不朽的精神永远激励人们前行。
到井冈山学习,志峰不仅看到群峰矗立、万壑争流、苍茫林海、飞瀑流泉的美景,欣赏到气势磅礴的云海、瑰丽灿烂的日出、十里绵长的杜鹃长廊等无限风光,重要的是真实领略了印入脑海的井冈山红色文化,领略了星星之火燃遍神州的井冈山精神。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这里确定,三湾改编后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志峰在这里填了一首词《水调歌头·到井冈山》:“神州有圣地,首念井冈山。梦中几回向往,今日遂心愿。遥想领袖当年,秋收暴动奋起,旌旗插云端。探索前行路,割据开新篇。北斗亮,火种燃,照人寰。算几多回曲折,任风雨如磐。忍看长征万里,笑谈强虏灰灭,东方红了天。先贤功业著,真理昭万年。”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革命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吴志峰写下了《遵义》:“重重天险际,风雷滚滚激。遵义名天下,千秋一会议。拨开迷与雾,北上举旌旗。赤水见四渡,历史颂传奇。”中国拨开迷与雾的历史跃然纸上。
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与黄炎培有一次对话,关于一个政权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1949年3月,党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周恩来说:“进京赶考去。”并自信地说:“我们决不学李自成,我们会考出好成绩。”“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振聋发聩的警示,激励着共产党人加强自身建设。志峰到西柏坡几次,感叹尤甚,写出了《西柏坡感赋》:“西柏坡前思绪多,尤忆赶考这一课。莫学李闯王,骄奢垒自破。为谁打天下,百姓装心窝!牢记两务必,永唱为民歌。”“牢记两务必”是共产党人保持纯洁性的基本要求,“永唱为民歌”、“百姓装心窝”是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着力点。
吴志峰怀着崇敬虔诚之心对五个红色革命圣地发生过的事件作了高度概括,对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了精辟提炼,阐述深刻,见解独到。
读吴志峰的红色诗词,有心临其境之感,可净化灵魂,增强修养,是一种传统教育,是一种精神享受。
无限的红色情怀,其实是崇高的思想境界。